单冲压片机作为制药、化工等行业常用的固体制剂生产设备,其管理与使用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、生产效率及操作安全。以下是关于该设备的规范化管理和正确使用方法的详细介绍:
1.设备状态监控与记录
建立完整的运行日志制度,每日开机前需检查关键部件(如冲模、加料斗、压力系统)是否完好无损,确认润滑点油脂充足且无污染。特别关注导轨滑动部位的清洁度,避免颗粒性杂质影响传动精度。
采用“听诊式”巡检法,通过听觉判断机械运转异响,例如异常振动可能预示齿轮磨损或轴承松动;视觉观察冲压频率稳定性,若发现间歇性卡顿应立即停机排查原因。
实施分级保养策略:日保侧重基础清洁与功能测试,周保增加传动部件间隙校准,月保则需拆解清洗压轮组件并更换易损件。所有维护动作均需登记备案,形成可追溯的设备健康档案。
2.模具管理系统化
根据生产计划预装不同规格的冲头与模圈组合,存放时按直径大小分类标记于专用货架。每次更换模具后必须进行试压验证,使用标准砝码检测压力输出是否符合工艺卡片要求。
建立模具寿命台账,记录每套模具的实际冲压次数和失效模式(如裂纹扩展、表面剥落),当累计冲压量达到额定值的80%时即启动备用方案,防止突发性破损导致批量报废。
3.环境适应性调控
保持工作间温湿度恒定在规定范围内(通常温度≤28℃,相对湿度<65%),配置空调除湿一体机实现动态平衡。对于吸湿性强的原料,可在料仓加装氮气置换装置隔绝水分侵入。
定期清理除尘管道内的积尘,重点清扫旋风分离器滤芯表面的细粉残留,确保负压吸尘系统维持有效风速。粉尘浓度超标时应及时调整脉冲反吹周期参数。
二、单冲压片机标准化操作流程
1.开机准备阶段
执行“三查”原则:查电源电压波动范围是否在允许区间内,查急停按钮功能有效性,查安全防护罩闭合到位情况。向料斗投料前务必手动盘车两周,确认无干涉后再启动低速模式预热设备。
根据物料流动性调整振动给料频率,粘性大的颗粒需配合气流辅助输送。运行时先以空载状态磨合5分钟,观察主电机电流曲线平稳后方可逐步加载至满负荷。
2.生产过程控制
采用分段式压力补偿技术,针对填充密度差异较大的配方设置多级预压程序。通过触摸屏实时监控主压轮位移量变化,当检测到片重偏差超过±3%时自动触发补料机制。
每半小时抽取成品进行硬度测试,使用硬度计测量径向抗碎力并记录数据趋势。若发现片剂毛边增多或分层现象,立即停机检查下冲提升高度是否超出极限位置。
3.收尾与清场规范
完成批次生产后执行彻*清场程序:先用压缩空气吹扫腔体内残留药粉,再用酒精擦拭接触部件表面。特别注意清洁凹槽深处嵌附的微量物料,可借助超声波清洗机处理精密零件。
按照GMP要求对生产区域进行湿法消毒,使用食品级消毒剂擦拭操作面板及周边台面。清场结束后悬挂状态标识牌,注明已清洁待验信息。
